【中国社会报刊发】“四个坚持”助力潍坊民政高质量发展
《“四个坚持”助力潍坊民政高质量发展》
潍坊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鞠立强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民政局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重要决策部署,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开放融合,努力打造新时代民政事业“潍坊品牌”。
一、坚持民政为民,建设务实民政
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完善综合社会救助制度,针对特殊群体,通盘考虑救助政策,综合统筹救助资源,分类确定救助方式,多部门合作,精准落实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同时,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慈善救助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要在潍坊市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救助家庭收入、财产、支出等经济状况数据资源共享共用,进一步扩大核对数据源,提高核对数据时效性,保障核对数据安全性,推动实现社会救助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实施。
大力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目前,潍坊市所有城市社区全部实现了“一窗受理,全科服务”,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深度和宽度,紧紧围绕群众实际需求,以全市346家标准化社区居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及时增减社区服务内容,优化社会服务方式;要积极推动农村社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社区服务带来的便利。
推进殡葬公益化服务导向。深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推动实现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文明化、殡葬设施现代化。加快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推动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全覆盖,满足群众骨灰安葬(安放)需求。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大力推广丧事简办、文明祭扫,扎实落实惠民殡葬减免政策,减轻群众治丧负担。
二、坚持改革创新,建设科学民政
创新打造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以社区为依托、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推动街道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城乡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日间照料设施,推动互助养老。开展老年人家庭智能适老化改造,重点对特困供养人员及低保高龄、失能、残疾人家庭,通过政府托底,给予适老化改造,改善居家养老条件,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能力。
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不断健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综合监管部门、党建工作机构共同参与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机制。加大社会组织执法监管力度,常态化开展非法社会组织打击工作,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加快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
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要充分发挥社区多方主体协同作用,创新构建社区共治机制,整合社区治理相关利益方,将居民代表、驻社区单位、商户、社会组织等纳入“社区共治联盟”,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联动,形成社区共治合力,重点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共治格局。
三、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民政
依法规范行政。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机构职能变化,动态修订完善潍坊市民政局权责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证明事项清单等,从源头明确行政职能,为依法开展工作厘清范围、内容、职责、依据等。健全民政执法监管工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在立法创制、行政决策、复议应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依法规范服务。要持续推进社区减负增能,全面贯彻落实《潍坊市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有效缓解“社区万能章”现象。进一步规范村(社区)治理工作,解决村(社区)办公服务场所牌子和制度数量多、种类多、形式多、虚名多的问题。依法开展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区划地名管理工作。
依法规范管理。认真落实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强基达标,全面消除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隐患。要持续推行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制度,根据等级确定奖惩补贴,激发养老服务机构自我管理、自我纠正。
四、坚持开放融合,建设社会民政
推动养老产业社会化发展。要联合多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出台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综合利用土地、税收等多种政策手段,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产业格局。积极推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社会化运营,持续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行动,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岗位津贴制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薪酬水平,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发展慈善和志愿服务事业,发挥第三次分配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不断拓展慈善募捐渠道,规范慈善救助活动,及时公开慈善救助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升慈善公信力。加强福利彩票发行销售规范化管理,不断拓宽营销渠道,坚持福利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规范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积极鼓励引导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社工人才建设,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要科学制定社工人才发展规划,加大社工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制定出台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积极在各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民政系统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社工专业岗位设置全覆盖,同时不断向其他行业延伸,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社工、培养社工、使用社工、发展社工的良好氛围。